大东海新天地 | 时代远见 谁独握一手“好牌”?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美丽的东海之滨,一座现代化国际滨海新城正加速崛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主持修编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擘画了“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福州城市发展蓝图。为贯彻落实这一战略构想,推动福州从滨江城市向面江朝海的城市跨越,2017年2月13日,福州市正式拉开了滨海新城建设的序幕。
滨海新城位于长乐沿海地区,规划面积188平方千米,北含国际航空港,南接松下港,面向东海,涵盖临空经济区、滨海工业区(现为福州新区长乐功能区)和东南大数据产业园三大产业园区,规划人口130万,其中机场高速以南、松下港以北区域为滨海新城核心区,面积86平方千米。
一张蓝图绘到底。主动对标雄安新区,福州举全市之力将滨海新城打造成为福州新城区、副中心,为建设有福之州、打造幸福之城拓展新空间。经过三年多建设,滨海新城交通更加便利、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产业发展高歌猛进,一座产城融合新城破土而出。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三年来,滨海新城“强筋健骨”,路网越织越密,一条条“长龙”飞架新城和主城,缩短彼此距离,让福州沿江向海的发展步伐加快,使老城与新城进一步融合。
去年9月底,福州绕城高速东南段顺利通车,全长160千米的福州“四环”实现闭合,首次将连江、长乐、闽侯等8个县(市)区串联起来,构成外围快速环线,进一步促进闽东北协同发展区互联互通、共同发展。
今年4月,福州东南快速通道迎来复工后排名前列重要施工节点,贯穿201省道全长3150米的地下管廊工程圆满完成。福州东南快速通道为福州滨海新城规划的“两纵五横”快速公路网中的横向骨架道路,正线全长约15.241千米,建成后将与福泉高速公路连接线、道庆洲大桥一起构成老城区通往滨海新城的重要快速通道。
长乐国际机场| 陈建国摄
另一条福州主城与滨海新城轨道交通联系骨干线——福州地铁6号线,全长36.5千米,设站22座,起自潘墩站,终至滨海新城国际学校站。目前,项目建设按下快捷键,一期将于今年底实现试运行。
还有长平高速、福平铁路、城际铁路F1线(滨海快线)……一条条轨道交通、高速路、快速路建设驶上快车道,疏通了老城区、滨海新城和平潭综合实验区间的交通脉络。
交通脉络次第铺展,港湾蓄势待发。我省已制定关于促进邮轮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35年,省内邮轮产业链基本形成,沿海邮轮吞吐量达到200万人次,并建设邮轮始发港,初步形成分布合理的邮轮港口布局。位于滨海新城的松下港,就是计划重点建设的邮轮始发港。
地下路网、港口建设繁忙,高空同样架起无形“通道”。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每天起降飞机达300架次,数百条国际国内航线连成了福州对外开放的“空中丝路”。机场二期规划也已经组织专家评审,建成后将实现“双跑道、双航站楼”。预测到2030年,福州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45万吨,飞机起降量27.7万架次,二期扩建工程的建成将有效满足这一目标需求。
滨海新城将形成集公路、铁路、轨道交通、机场、港口于一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充分发挥现代交通运输对新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和引领作用。
如果说交通是最基础的发展支撑,那么产业则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三年多来,滨海新城战略性新兴产业云集,大数据产业“腾云驾雾”,高端智能制造业蓬勃兴起,一座创新之城、高新之城矗立于东海之滨。
在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东南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主体工程早已拔地而起,IT工程和装饰工程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作为国家(福州)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试点工程核心设施,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IT部分规划建设15000个标准机柜,一期先行建设5000个标准机柜,计划今年建成投用。项目建成后,将为我省乃至周边省份近2亿人口的健康医疗数据汇聚、开发、应用提供基础设施承载环境。
作为特色产业,滨海新城已初步形成了大数据、云计算产业链雏形,呈现出以面向健康医疗、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企业为主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
目前,福州高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海峡光缆一号”和省级“政务云”“商务云”等一批大数据产业基础设施已建成,并引进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中心等高级平台。随着新城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三大运营商、奇虎360、贝瑞和康、比特大陆等一批大数据龙头企业纷纷入驻。截至目前,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已吸引403家企业注册(入驻),注册总资本374.5286亿元。
在滨海新城临空经济区,高端制造业突飞猛进,形成240家以上规上企业规模。走进骏鹏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该项目5条生产线已全部投产,车间内,金属碰撞声此起彼伏,处处是焊接的火花,工人和机器手分工明确、合作无间。该项目由福建骏鹏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建设,是省重点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经营新能源汽车精密结构件、电子智能结构件等产品,达产后每年产值超10亿元。
像骏鹏智能制造一样,在滨海新城临空经济区这块热土上,网龙数字教育小镇、国发重工、阿石创溅射靶材生产基地、博那德科技产业园、京东物流园、菜鸟网络等一大批高端产业项目都在加快建设。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滨海新城产城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成为新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趋势,滨海新城将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等落户于此,并与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带动项目配套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从无到有,从一张白纸上起步,从一片沙地上垒起,经过三年多建设,如今新城在教育、医疗、文化及保障房、商品房建设等各项民生事业蓬勃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城聚拢。融侨赛德伯双语学校建成投用,迎来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去年9月,福州三中滨海校区、福州滨海实验学校、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集中开学,福建省、福州市和天津大学在滨海新城共建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同期开工,正在加快建设。
医疗卫生配套日益完善。滨海新城综合医院主体正在加快进行外立面落架及砌体工程,计划年底部分竣工并投入使用,项目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福建医大附一医院强强联手、共同领办,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建设,总规划1500张床位,目前已从东南区域医疗中心升级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安置房、租赁房、商品房等多种类型、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正逐步形成,为引进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在安置房、租赁房方面,滨海新城安置房一期(碧海银滩花园)顺利完成回迁安置;滨海新城安置房二至四期、临空经济区安置房一二期、租赁住房等加快建设;在商品房方面,各大品牌大鳄纷纷抢滩进驻。
不得不提,新晋实力地产大东海地产集团,排名前列项目即落子国家及新区核心区滨海新城。斥资百亿,倾力打造的滨海新城地标性国际综合住区——大东海·新天地,以百万平方米的恢弘体量,一生之城的缤纷业态,助力区域发展,点亮滨海新城。秉承“品质感动生活”的品牌理念,力求将较好的产品带给家乡,集合平层、公寓、墅境院落、精品商业等多元业态,打造百万平方米的国际住区。
滨海新城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和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增强新城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