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南通、荆溪、青口汽车城、甘蔗片区规划公示!(附规划图)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近日,福州市闽侯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南通镇奥特莱斯及农贸市场片区、闽侯县荆溪镇徐家村和溪下片区、青口汽车城、甘蔗片区的规划公示。
具体公示如下:
1、《南通镇奥特莱斯及农贸市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简介
一、区位与规划范围
区位:本区位于福州中心城西南侧,大樟溪东岸、乌龙江南岸地区,至福州中心城约14km、大学城约9km、青口汽车城约9km;距马尾港约30km、长乐机场约44km。
规划范围:东临五虎山南侧,西至大樟溪与南屿相接,北临乌龙江,南至通州河、文山河,总面积约10.82km2。
二、功能定位
发展定位确定为:以居住功能为主导,以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新零售等功能为引擎,建设南通科学城配套服务区,打造具有全省影响力的滨江宜居、宜业新城、新地标。
三、规模
规划总用地面积1082.85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889.38公顷。规划人口规模约11.5万人。
四、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规划结构:
1、“一心”
指的是罗洲路以东、南港大道以北、芹洲路以南的滨水商业商务综合地段,是本规划范围的形象中心,也是现代商业商务与片区服务中心。
2、“两轴”
指的是南港大道商贸商业发展轴、罗洲路的生活服务发展轴,轴线两侧分布重要的公共服务与产业发展要素。
3、“三区”
指的是滨江商住片区、生态居住片区和商贸物流居住混合片区,各区的主要功能包括:
滨江商住片区:分布在陈厝村区域,规划沿西环路布局南通片区的商业商务中心。结合奥特莱斯,形成相对完善的商业商务和生态住宅综合片区,是南通都市活动的聚集区。
生态居住片区:分布在方庄村和罗洲村区域,以居住功能为主导,沿大樟溪布局商业设施,同时,配套了完善的教育、医疗等设施,是南通主要的生活配套区域。
商贸物流居住混合片区:主要分布在文山村、马腾村区域,以现状农副产品批发、商贸市场、物流企业等为基础,结合现有已建二类住宅,形成商贸物流及居住混合片区。
五、用地布局
打造乌龙江南岸南通组团的商业商务中心,承载公寓式酒店、商务办公、购物中心等功能;规划以农副食品市场、中外运为主的商贸物流园及相配套的展示、交易等功能片区;在大樟溪沿岸布局居住用地,以绿色生态宜居的理念打造现代社区、青年社区、度假公寓等;布局支撑商业商务与商贸物流功能以及居住人群所需的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配套设施;
依傍大樟溪沿岸的绿地系统,以及通州河、文山河、陈厝河、三联溪等支流系统,构建城市公园打造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生态公园、休闲广场等。
六、空间景观架构
规划形成“一屏、两廊、三带、多节点”的空间景观结构。
1、“一屏”:沿着大樟溪和乌龙江的生态绿屏,营造青葱绿色、活泼丰富的滨水景观环境;
2、“两廊”:指沿通洲河、文山河及其两侧绿地所形成的景观廊道。
3、“三带”:指沿三联溪、南井大道及三联溪-大樟溪的三条景观带。
4、“多节点”:结合广场、街道公园和社区公园等形成绿地节点。七、公示图纸
1、土地利用规划图
2、规划结构分析图
3、景观系统规划图
2、《闽侯县荆溪镇徐家村和溪下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规划简介
一、区位与规划范围
徐家村和溪下片区位于闽侯县荆溪镇,福州市中心城区西侧、闽侯甘蔗镇东侧。本次规划范围西至京台高速,南抵福州绕城高速,北至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抵溪下路,面积775.79公顷。
二、功能定位
结合上位规划对徐家村和溪下片区的发展要求及本片区自身发展诉求,规划功能定位为:福州西部新城综合服务核心区、闽侯山水生态人文集中展示地、现代化宜居宜业宜游综合片区。
三、规模与开发容量
本片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663.19公顷,可容纳人口规模约8.55万人,常住人口6.84万人。
四、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
本片区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两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心——行政文化中心:徐家村和溪下片区的核心区域。一带——滨水活力带:沿荆溪打造南北向滨水休闲绿带。两轴——沿荆溪大道展开东西向外部拓展轴,沿新城中路展开南北向内部发展轴。四区——两片活力生活区、一片科研教育区、一片历史文化区。多节点——体育功能节点、生活服务节点及产业功能节点。
规划居住用地集中布局,总面积121.39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8.3%。其中,二类住宅用地116.35公顷(其中可开发住宅用地94.48公顷),幼儿园用地面积约5.04公顷。规划商住综合用地50.79公顷(其中可开发商住综合用地34.8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66%。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57.7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23.79%,其中本次控规将在编的《闽侯县徐家村古村落风貌区及周边保护整治规划》中划定的徐家村核心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范围(除文物古迹用地外)规划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用地,面积16.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62%,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内具体功能、布局及控制指标依据《福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第五条的要求,结合具体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确定。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4.5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20%。其中规划商业用地主要位于荆溪大道与洪甘路交叉口,面积4.5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68%;规划商业商务综合用地主要位于溪下路与洪甘路交叉口,用地面积9.4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42%。
规划一类工业用地13.1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99%。主要分布于规划范围北部铁岭南路两侧。
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02.4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44%。其中规划公共交通场站用地0.53公顷,规划社会停车场1.31公顷(含独立占地地面停车场6处、结合公园及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配建停车场17处)。
规划公用设施用地面积4.4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68%。规划公用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变电站、排水泵站、垃圾转运站、消防站等。
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约198.5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9.94%,规划区绿地主要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绿地等开放空间。
五、配套设施
根据规划用地功能与开发容量,规划完善了片区相关配套设施的配置。
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行政办公设施3处。其中,街道级以上行政办公设施2处,街道级1处。规划文化体育设施12处。其中,街道级以上文化体育设施2处、街道级2处、社区级8处。规划教育设施26处,其中,街道级以上6处,街道级8处,社区级幼儿园12所。规划医疗设施7处,其中,街道级以上1处,社区级6处。规划社会福利设施8处,其中,街道级2处,社区级6处。
2.交通设施:规划公交首末站1处、社会公共停车场30处(其中独立占地类6处、配建类24处),共可提供停车泊位1620个。规划的轨道交通8号线沿荆溪大道走线,设江坂站和溪下站2个站点。
3.市政基础设施:规划4处变电站、5处排水泵站、2处垃圾转运站、1处消防站、1处加油加气站、7处避灾点等。
六、交通组织
规划将形成“三横三纵”城市主干路道路骨架:(1)三横:由北往南分别为石井西路、荆溪大道和新城中路;(2)三纵:由东向西分别为徐家村路、洪甘路和荆港路。
其余道路在此骨架下按照合理间距以及与上层次规划路网衔接进行布局,形成以主干路、次干路为骨架,支路为补充的功能明晰、等级合理、具有一定弹性的路网结构。
本区道路断面主干路规划红线宽度为26-38米,次干路规划红线宽度为24、26米,支路规划红线宽度为7-18米。
七、公示图纸
1、区位图
2、空间结构规划图
3、土地利用规划图
4、综合交通规划图
3、《青口汽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稿
一、区位与规划范围
青口汽车城地处福州市东南部、闽侯县东南部,位于闽江下游、乌龙江南岸的峡南片区,东邻长乐,南接福清,西部为五虎山脉,隔山与南通相接。青口汽车城交通便捷,距离福州市中心城区20.7公里、闽侯县城47公里、长乐区16.9公里、滨海新城21公里。
本次规划范围北至乌龙江南岸,东至福厦客专场站,西至福州南连接线,南至大义村。规划面积28.13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
发展定位确定为:中国东南部,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综合性汽车新城。
三、规模
规划总用地面积2812.9公顷,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2402.81公顷。规划居住人口规模约21.8万人。
四、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三廊道、四组团”的规划结构:
1、“一心”
青口汽车城服务配套核心:位于福银高速公路以北,以现有海峡汽车文化广场为核心向周边延伸的以汽车展示、销售和研发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生活服务配套核心。
2、“三廊”
324国道发展廊:沿现状324国道的城市发展廊道,从北至南贯穿整个青口组团,是南北向连接生活组团至产业组团的东侧重要城市发展廊道。
S203-奔驰大道发展廊:沿S203与奔驰大道的城市南北向发展廊道,是南北向连接生活组团至产业组团的西侧重要城市发展廊道。
林森大道发展廊:沿林森大道的城市东西向发展廊道,是青口组团重要的连接产业组团与生活组团的城市廊道。
3、“四组团”
临江生态居住组团:位于规划区北部,包括尚干、祥谦闽江口部分。规划以生态生活居住、商业商务及公建配套为主。依托滨海快线站点发展,以TOD模式,构筑现代的、充满活力的生态型复合型商业生活区,打造青口汽车城生态宜居门户。
青口生活组团:位于青口组团中心,以居住、商业、生活配套设施为主。在原有建设基础上进行升级开发,完善组团配套及建设;清退重要岸线及山体周边工业厂房,建设居住及民生配套设施。打造配套设施完善、城市景观优美的青口组团核心配套、居住生活区。
汽车核心产业组团:依托现有汽车产业,发展以整车制造组装产业为主,零配件生产为辅的汽车制造组装中心产业区。内部少量与汽车产业无关的以及村办企业逐渐搬迁整合升级为与汽车相关产业。提升中心工业区产能。以千家山及周边居住用地为配套服务中心。
兰圃配套产业组团:位于青口组团东部,包括兰圃、青圃,主要发展汽车相关及新型材料产业。
五、用地布局
规划对闽江口沿岸进行生态修复,对沿江岸线工业区进行清退和升级,打造生态型沿江岸线;依托轨道站点建设,打造汽车城门户生态型居住组团,填补汽车城配套设施缺口;依托海峡汽车中心、现状青口镇中心区域为核心重点,布局城市文化展示、商务办公、商业休闲等服务功能,形成汽车城的核心产业服务区与公共服务区;结合周边的自然山体打造生态山地公园,强化淘江、青潭江等自然水系沿岸的绿化和绿道建设;整合提升现有产业用地,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六、空间景观架构
规划空间景观结构为:一心一屏,两区两带。
1、“一心”即以汽车产业相关配套为主的现代化城市景观核心
位于山水环绕与交通穿流中心,依托现有配套基础,发展以汽车产业配套聚集的的现代化城市景观核心,打造青口智慧核心。配套设施以汽车交易中心、汽车博物馆、4S店群、酒店、研发办公中心等公共建筑为主,形态优美,分布于淘江两侧。
2、“一屏”即环绕汽车城的区域生态屏障
生态屏障对城市大山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是展示城市空间整体形象和特色的重要要素,依托五虎山、大象山等周边山体,形成汽车城区域的生态屏障。
3、“两区”即汽车城不同景观风貌的生活区与产业区
汽车城从空间布局上,形成北城南产的空间结构。北部依托优美的闽江、淘江生态景观基础,发展宜居生活区;南部以现有汽车产业为基础,发展聚集相关产业,形成产业聚集区。两个区域共同构成青口汽车城独有的城市景观。
4、“两带”即闽江、淘江滨水景观带
青口组团位于闽江南岸,是滨江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资源丰富,洲岛密布,风景良好,沿江岸线在生态修复后,形成风景优美的滨江景观带。
淘江蜿蜒全区,依托淘江水系,规划滨水岸线和滨水公园绿地,重塑淘江沿岸风貌,融合和提升工业形象,点亮淘江沿线,使之成为汽车城重要的慢行绿道之一,打造盈彩水岸。 七、公示图纸
1、土地利用规划图
2、规划结构分析图
3、景观系统规划图
4、《闽侯县甘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规划简介
一、区位与规划范围
甘蔗片区位于闽侯县中部,属闽侯县中心城区范围内,为闽侯县政府驻地。本次规划范围东至洽浦村、南至闽江,北临陈店湖工业区、西抵青岐村山体,规划范围面积约14.28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
本片区是闽侯县行政、文化、经济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定位为以综合服务、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为主导功能,生活居住为支撑功能的综合性生态新城。
三、规模与开发容量
本片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990.92公顷,可容纳居住人口规模约14.9万人。
四、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
本片区规划形成“一带、两廊、三心、四区”的空间结构。一带:滨江滨水景观带;两廊:两条山城景观生态廊道;三心:商业商务核心、行政服务核心、历史文化核心;四区:滨江综合服务区、老城更新发展区、城乡融合发展区、滨江生态保育区。
滨江沿线规划主要布局商业商务和行政办公用地,形成良好滨江景观界面;墩园洲片区主要布局住宅用地;县政府周边布局商住、中小学、公园绿地;青岐村、昙石村以村庄建设用地为主。
规划居住用地集中布局,总面积148.88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5.02%。其中,二类住宅用地138.55公顷(其中可开发住宅用地51.76公顷),幼儿园用地面积约10.33公顷。规划商住综合用地110.36公顷(其中可开发商住综合用地47.0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14%。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主要分布于县政府、滨江商务中心、万家广场、昙石山等周边区域,总用地面积约97.94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0.87%。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主要集中于海峡传媒港、万家广场、墩园洲沿江一线,总用地约40.06公顷(其中可开发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2.48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4.04%。
规划公用设施用地约17.8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0%。规划公用设施用地主要包括给水厂、变电站、污水厂、排涝站、垃圾转运站、消防站等。
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约402.79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40.65%,规划区绿地主要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绿地等开放空间。
五、配套设施
根据规划用地功能与开发容量,规划完善了片区相关配套设施的配置。
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行政办公设施13处。其中,街道级以上行政办公设施12处,街道级1处;规划文化体育设施9处。其中,街道级以上文化体育设施5处、街道级4处;规划教育设施38处。其中,街道级以上4处(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福州市艺术学校、县特殊学校、县一中),街道级11处(初中3所,包括县实验中学、昙石山中学、英才中学;小学8所,包括甘蔗中心小学、县实验小学、闽侯县实验小学昙石分校、闽侯县第二实验小学、县教修附一小、甘庶瀛洲小学、县教修附二小、旗下规划小学),社区级幼儿园24所。
2.交通设施:规划客运站1处(迁建)、公交首末站5处、社会公共停车场30处(其中独立占地类14处、配建类16处),共能提供停车泊位2595个。
3.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供水设施2处、供电设施5处、通信设施2处、邮政设施1处、排水设施3处、消防设施1处、防洪设施3处、加油加气站2处、避灾点6处。
六、交通组织
规划将形成“三横五纵”城市主干路道路骨架:(1)三横:北环路、昙石山大道、滨江大道;(2)五纵:滨河北路-闽侯二桥、昙石山大道-学院路、江洲路、交通路-墩园洲路、新浦路。
其余道路在此骨架下按照合理间距以及与上层次规划路网衔接进行布局,形成以快速路、主干路为骨架,次干路、支路为补充的路网结构。
本区道路断面快速路(北环路)控制宽度28米、主干路规划红线宽度为24-40米,次干路规划红线宽度为24米,支路规划红线宽度为9-18米。
七、公示图纸
1、区位图
2、布局结构规划图
3、土地使用规划图
4、道路交通规划图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