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元旦,让我们跨越千年与“非遗”来场邂逅!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让我们触摸到古老的文化脉络,由此抵达千百年文化涵养的深处。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大步踏进,这些凝聚民族文化的“遗产”却渐渐被遗忘。“非遗”不只是历史,更是有温度的生命力,一如油纸伞、苏绣团扇、剪纸、糖画......几乎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后,都有着讲不完的故事。
一把油纸伞,千年江南韵
关于油纸伞的记忆,源于戴望舒的《雨巷》,白墙黑瓦青石板,杏花烟雨,一条小巷、一把油纸伞、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描绘出多少人梦中江南的美好。此时的油纸伞,不仅仅作为一种防雨工具,更是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主义色彩,烟雨朦胧,江南古镇,旗袍佳人,撑伞伫立,是永不过时的唯美艺术图画。
一把小小的油纸伞从伞骨的选材到伞面的晾晒,每一道工序都是一段美妙的艺术创作之旅。古老的手工坊里,工匠们慢条斯理,不骄不躁,空气中淡淡的油墨味,像是诉说着古老故事里的段段奇缘。
而今,油纸伞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传承的,不是一种技艺,而是温度、情感与关于烟雨江南的浪漫想象,那是钢丝尼龙伞,永远无法给予我们的感情。
刺锦帛为画,精致苏绣团扇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一颦一笑因一把小扇而悠扬婉转。
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绣团扇,作为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手工艺品之典范,当我们以为只能在影视戏曲中重温团扇的摇曳生姿,国际名模刘雯手中一把精致的苏绣团扇亮相国际视线,让世界见识了苏绣团扇的魅力。
苏绣以其旖旎、富有层次感、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而誉满全球,因其表现手法极为丰富,与发绣、发刻、刺绣、缂丝、缂毛结合,大大加强了苏绣表现力度和画面效果。加之明代唐寅(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的推动,工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酣畅淋漓,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因而,以苏绣为扇面让团扇增添了无限雅韵。
剪子下的艺术,裁刻中国风
郭沫若有诗云:“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道出了剪纸的别致。
《史记》有载:周成王和胞弟叔虞玩耍时,用梧桐叶剪成“圭”赐以叔虞,并曰:“以此封若。”这便是“剪纸”的雏形。
而今,一把剪刀,一叠红纸,一双灵巧的手。剪刀翻飞间,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跃然纸上。它们不仅仅是各式各样的窗花、喜字等实用的装饰品,还被赋予了更多的艺术内涵,是承载着文化底蕴的一件件艺术作品,也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观之若画,食之甜心
糖画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是街边寻常普通的小食,是历代民间艺人的巧手中成为可观可食的艺术品,亦是凝萃我国民间手艺人匠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里记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时戏称为“糖丞相”。后来该技艺传入民间,逐渐演化为糖画。到了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
中华遗韵传世匠心,院子里非遗大赏
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远不止于此。兴许有些文化已经无迹可寻,但是泰禾桂山院子知道,有些历史与文化,需要、也值得被时代铭记与复兴。
2017年12月30日至2018年1月1日,泰禾桂山院子将非遗文化请入院子,传承中国传统剪纸技艺,特邀手工艺人现场指导,裁剪吉祥纹样恭贺新年;院承匠心,邂逅一场浪漫的油纸伞手工艺;以刺绣绘似锦繁华,还原江南大美绣艺。来宾们不仅可以领略到“非遗”文化的魅力,“非遗”DIY活动,让来宾亲身参与到“非遗”的制作过程。现场设有亲子对弈区,才艺角逐的同时,让心与心的距离更加靠近;曼妙古筝曲艺助兴,精致江南茶点点缀曼妙的假期时光,更备有万元家电豪礼为来宾的幸福生活添色添香。这个元旦,玩点新鲜的,让我们跨越千年与“非遗”来场邂逅吧!
【泰禾明月台】95~125㎡国韵大宅,预约即将截止,开盘倒计时!
热门户型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